两番甲子,宜中芳华。桃李芬芳,砥砺深耕。宜春中学即将迎来120岁的生日,宜中优秀学子纷纷向母校寄来了深情的祝福语。回忆是一种美丽的邂逅,是忙碌生活中的调剂,是青春岁月的胶囊。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梁书诚、范家怡的脚步走进宜中岁月。
梁书诚,202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专业。
我的成长
走在北理工的校园里,我仍然时常回想起宜中的点点滴滴。或许是北湖和愈园都有小桥与游鱼,或许是教学楼之间的连廊有几分相似,或许是灯光下同样孜孜不倦的身影。北理和宜中,都已经成为我成长历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北理生活的近一年中,我也领略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刚入学时,常常与室友一起骑着共享单车探索校园,研究宿舍楼旁种的向日葵、芝麻和其他认识或不认识的植物,记下各个食堂、超市和教学楼的位置,和路边的坦克合影……之后是为了拿到图书馆迎新活动的奖品明信片而到学校各处拍照打卡、参观北湖中秋雅集时被学长学姐们的乐器合奏吸引、班级团建时组织同学们一起动手做月饼、德育开题报告会上和“三全导师”讨论未来的学习生活与职业规划等等。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带着在宜中求学的经历,我很快适应了北理的学习。工科数学分析的定理严谨而简洁,让我回想起高中物理课上赵老师的谆谆教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则像高中生物,注重于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也会有完成一份大作业时的新奇和喜悦、面对难题时的无处下手、初次写结课论文时的茫然与错过线上测验时的懊悔。不仅如此,丰富的社团活动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在网络开拓者协会的每周例会上,部长们手把手教我们用python编写爬虫程序,还有垃圾分类网页制作比赛、有奖编程等等将学与玩相结合的趣味活动。
从宜春到北京的一千五百余公里,是宜中陪伴我一同走过的。还记得晚自习时排队向老师请教问题,每每能得到详细而耐心的解答;还记得课间和同学一起在教学楼下散步,聊着最近做到的题或是喜欢的动画;还记得早晚读努力背下古文和单词,甚至是生物书上的概念和定义;还记得每周收看的“愈山风潮”;还记得高考前在韩愈像前祈福……宜中不仅教给我知识,还培养了我的品性,带给我一份多彩的回忆。
祝福母校
袁山叠翠,秀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一百二十年沧桑,更显宜中的荣耀。今天的宜中仍然朝气蓬勃,仍然人才辈出。谨祝母校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范家怡,202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
我的成长
暑假里偶然间路过宜春中学,看着门前车流不息,学弟学妹步履匆匆,在宜春中学度过的那段时光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翻涌着,对宜春中学的思念与感恩也萦绕心间,久久难以平复。
离开这片校园已经一年了,校园里的每一处都留下过属于我的回忆与故事。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理想与情感在此交融,奋斗的身影也在此定格。
还记得大扫除或者考试后,匆匆忙忙跑出校门,只为一碗米线,一杯奶茶。咸与甜,一如我的高中生活。
还记得那时的晚风吹过我的发梢,晚霞夕阳红透半个天边,印染层云。我和友人嬉笑着,步履轻快,在食堂与教学楼间留下我们的足迹与笑语。
还记得夏日的闷热侵袭着教室,走廊上的些许凉爽与读书声交织。汗水顺着脸颊滴落,但追梦的心却翱翔于九天。
不曾忘记,夜晚月光轻柔,揉碎在肩头,在夜色里,在星芒下,我和友人散着步,或是争执着某道题目的对错,或是聊着对未来的畅想,又或是倾吐不安的心绪。
一千多个日夜,三次四季更迭,我看过这里的春花夏蝉秋叶冬雪,宜春中学陪伴着我跨过成年的大门,从懵懂走向成熟,不断成长。感谢宜春中学的培养,让我最终走进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大门,在北理工谱写新的故事。在良好学风的熏陶下,在老师的教导中,我所收获的远多于高考分数。毕业的脚步将我带向更高的学府,但对于母校的感恩与留恋永存于心间。
祝福母校
正值母校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愿母校桃李芬芳满天下,再续辉煌谱新章,在未来的时光里,佳誉四方,更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