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青绿揉春色 巧制团香润心田|宜春中学开展“劳动育心,青团传情”实践活动

丁佳格
2025-04-13

为落实“以劳育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4月12日,宜春中学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脉络,在清明与谷雨交织的暮春时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育心,青团传情”实践活动。让学子们奔赴田野灶台,在校友果园的艾草丛中俯身,在食堂蒸腾的水雾里抬手,在躬身实践中体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意。

艾草,作为一种常见却又极具价值的植物,不仅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更有着诸多功效,如驱寒、除湿、通经络等。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校友果园采摘原材料。校团委副书记崔汤山执起一株艾草向同学们示范:“锯齿状的叶缘,灰白色的叶背,这是艾草独有的印记。”同学们俯身贴近湿润的泥土,指尖拨开层层枝叶,仔细甄别艾草与其他杂草。那一抹抹嫩绿在指尖被轻轻采下,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把把艾草,更是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感,以及在探索中增长的知识。

午后,学生们和家委会成员齐聚食堂三楼,一场青团制作盛宴拉开帷幕。首先,大家齐心协力清洗采摘回来的艾草,嫩绿的艾草在清水中舒展身姿,洗去尘埃。接着,将洗净的艾草焯水后打成泥状,与糯米粉、糖等混合,揉制成软糯的面团。在揉面过程中,面团在大家手中翻滚、变形,不一会儿就变得光滑细腻。随后,大家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一个个圆润可爱的青团。最后,将青团放入蒸笼,随着袅袅热气升腾,不久后,清香四溢的青团便新鲜出炉。

      

当蒸笼揭开刹那,翡翠般的青团泛着油润光泽。咬开绵软外皮,艾草特有的清苦与馅料的甘甜在舌尖交织,这是属于春天的味道。青团,作为江南地区的传统小吃,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是清明时节的特色美食,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制作青团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一项传统技艺,更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场以劳动为舟、以文化为楫的春日实践中,宜中学子们不仅读懂了《齐民要术》里的农耕智慧,更在俯仰劳作间,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从采摘到烹制,劳动教育的深意已融入每个细节——辨艾草是格物致知的启蒙,揉面团是百折不挠的修行,赠青团则是感恩情怀的传递。当现代教育与传统节气重逢,当青春身影与古老技艺相遇,劳动这本无字之书,正为年轻的生命镌刻下最生动的注脚。


阅读2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